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

周末记事

周末两天都是在美术馆附近玩。我认真考虑是不是未来就搬到这边住好了,如果房租不是太贵的话。因为这边有菜市场和超市,饭馆也好吃,还有卖花布的,当然还有咖啡馆和书店,还有家看上去挺冷清的电影院,还有卖画材的店,嗯,当然还有美术馆。
周六中午在馄饨侯吃了鲜肉和鲜虾馄饨,2人19元。晚上吃悦宾饭馆,小白菜粉丝、鱼香肉丝、酸辣汤(极酸,不好喝),2人43元。两个炒菜都不是一般饭馆常有的那种油很大的菜,鱼香肉丝虽然放了太多蒜,但是味道极像我小时候在妈妈单位的职工食堂里吃到的那种。吃得我简直要哭了。这边的三元梅园的双皮奶量好像比别处大,价格也没有像别处涨到离谱的地步,遂开开心心地吃了一碗。
在三联书店翻了半天,找到1999年三联版的《沙郡年记》,开心了一阵,虽然家里有一本相同译者的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的版本,但还是买了这本,因为实在很喜欢它小小柔软的开本。(不过后来上网一查就不开心了,因为这书网上有卖的,还便宜4块呢。)若是这版的《夏日走过山间》还有的话就好了,我也想要。
除此之外还买了亨利·贝斯顿的《遥远的房屋》。
也去了三联旁边新开的雕刻时光。一进门的一楼是一个半空的厅,只有套供人吸烟的沙发和茶几摆在那里,四面是玻璃窗,倾斜的天花板也是玻璃的,上面贴着玻璃纸。咖啡馆在二楼,要从右手边的楼梯上去。呆想这个空的厅若租给我住该多好,里头靠窗铺张小床(舒服的宽的小床,周围用好看的垫子挡住会从窗户缝里挤进来的风,窗帘是白色的),中间来个烧煤的银白铁皮炉,左边的窗边放个书桌(你知道是要怎样的书桌),右边楼梯旁弄个简易的小厨房(要很可爱,很法国乡村)。然后又想起《情书》里面藤井树的房间,虽然已经记不清那个房间是什么样的了,但是觉得刚才自己想象的这个就跟它很像。
后来又痴想,要是有这样一种职业会怎样:完全按自己的心意布置房间,走遍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场和古董商店买好看的家具、饰品和布料,还有人替你买单……这样肯定爽呆了。
不过又想到的是,非游牧民族的人布置房间这种事,有趣就有趣在是慢慢间积攒成的:像是小鸟天复一天地叼好看的小花和树枝回巢,或是原始女人积攒好看的骨头和石子装饰岩洞。房间像是一个大一号的自己,也不断随着时间改变着。
然后又想到《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》里的一篇,讲一个拉普兰人缝了一件像房子一样大的大衣,他们一家人都暖暖活活地、幸福地住在里面——其实这不就是房子的真谛吗?
若是真的世界上有我上面说的那种奇妙的工作:专门给人布置房间,就算是天天可以把许多个房间布置成自己喜欢的类型,就算是可以无拘无束的、大把大把花钱购买远远超过自己担负能力的好看的家具和布料 ,可是却不能住在里面、按照自己和家人的需要来一点点改善它,虽然开始可能很好玩,到最后也会产生很虚妄的感觉吧。(就好像玩模拟人生一样。)
雕刻时光本身没什么好说的,可能店面太大了,反而没有五道口店和北师大店能给人的那种温馨的、充满创造力的感觉。(而且窗外也没有五道口夜晚窗外的那种在半空中行驶的电车。)
生活饰集主要卖台湾的《蘑菇》杂志品牌周边的东西。我大二的时候曾在香港买过一本《蘑菇》,好像主题是夏夜,当时很喜欢这种半地下式的、有点点粗糙的、但透着小灵光的感觉,还希望以后也能做一本这样的杂志呢。可这回再看正摆在店里售卖的这几期,却没有特别喜欢的感觉。即使是像冲绳啊、个人空间大公开啊,这样我喜欢的主题,却也没有让我产生特别想看下去的意愿了。我好像现在更喜欢平和的、熨帖的、充满光亮的事物。(好像慢慢变成保守派了呢。)透着小聪明和小想法的文章没办法吸引我耐心读下去,我喜欢能让我整个人亮起来、透明起来的想法和情怀。
晚上,在夜雾中花4毛钱坐609路就可以回家。途中还能经过黑黢黢的故宫和景山公园、经过满是花灯的荷花市场、经过热热闹闹的新街口。——真是条至尊享受的观光线路。

2 条评论:

  1. 哈哈,二丫吃的鱼香肉丝,真是馋的我不行:)

    回复删除
  2. 我就知道你会馋啦,哈哈。等你来北京咱们一起去吃。

    回复删除